纺织工人要被逼下岗?衬衫52道工序65%出自“缝纫机器人”

时间:2019-09-24 13:49:50 来源:互联网 阅读:0

近日,广东溢达的RPA报关机器人也投入使用,成为全国首个在出口报关业务上应用运行的RPA机器人,处理时间缩短90%。佛山高明区共有40家规模以上企业应用机器人,全区机器人应用已超过400台。

服装工厂:生产状态不再传统

纺织工人要被逼下岗?衬衫52道工序65%出自“缝纫机器人”

上图:广东溢达针织布厂的机械手臂(针织自动验针机),这家制衣企业,针对各个工序自行研制开发了25种自动化设备。如今在这家企业,做一件梭织衬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这些“缝纫机器人”之手。

位于高明荷城的溢达制衣厂是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较早设立、也是较早探索缝纫自动化的工厂。车间里,那种几百上千台缝纫机棋盘一样排成一大片,每个缝纫机前坐一名女工,低头凝视、手脚并用、可劲儿忙活的壮观景象,如今已经很难看见了。

在2楼的自动化制衣梭织车缝车间,一条由机械手、电子眼等各种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拉筒、修剪颈窝、压烫粘朴、开钮门四道工序连成一体,在电脑程序指挥下精准运作,不出30秒,一件衬衫的左前幅就一气呵成地做出来了;

而过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现在倒成了“打下手的”,有的给机器送料,有的监控设备参数,状态轻松而悠闲。

制衣机器人如何解决行业难题?

纺织工人要被逼下岗?衬衫52道工序65%出自“缝纫机器人”

众所周知,在国内外整车、手机等制造上,全流水线的自动化已经屡见不鲜,而一到制衣行业,机器马上就“欺硬怕软”—— 由于面料柔软,延展性强,机器如何实现面料分层与抓取,如何在推移固位时避免拉扯形变,如何在裁割车缝时实现精准定位,等等,是全世界纺织行业的共同难题。

近年,溢达集团启动大规模自动化制衣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边试边改,“摸着石头过河”。鼓捣了大半年,公司第一台自动袖侧机应运而生。

“传统上,做这个衬衫的袖侧非常难,必须手工折出一个等腰三尖;折叠后条纹还要和整条手臂对上,连成一线。我们称为A1级工序,过去一个熟手工要培训至少半年。”制衣厂高级经理张雄颜介绍。

而现在,制衣工人只需按标准规程把布料摆好,“喂”进机器,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过去一个熟手工一天工作8小时,只能做300~500件;而她一人“伺候”两台机,一天可以做1800件。生产效率从87%提升到108%。

像这样各种功能的“缝纫机器人”,溢达已先后投入使用了1600多台,将全集团梭织(以衬衫为主)和针织(毛衫、弹性较大的T恤等)制衣的自动化率分别提升到65%和35%。

工人:工作状态不再传统

制衣车缝行业有句行话叫“脚不离车(衣车),手不离片(裁片)”,因为在车缝过程中,操作工需要用脚来控制衣车的速度,而手部需要高度协调配合,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别说车缝,就是钉纽扣这么简单的工序,都不是那么容易干的!”从一线女工成长起来的张雄颜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工人一天几千个纽扣钉下来,常常头晕眼花,手指头都起水泡。”

工人更轻松,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产品品质也更加稳定。溢达杨梅制衣厂梭织总经理介绍,工厂车缝的一次性通过率从过去的85%提高到现在的94%左右。

在推进自动化改造过程中,溢达在确保员工收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还鼓励工人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优化改造的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的工人摆脱了单纯的雇工角色,主动参与到“缝纫机器人”的研发中。

纺织工人要被逼下岗?衬衫52道工序65%出自“缝纫机器人”

上图:制衣、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找到更具柔性特征的“新自动化”从而弥补劳动力红利消失的空白。

溢达集团,中国面料加工生产和服装代工的隐形冠军,客户包括亚马逊、耐克、拉夫劳伦、汤米、香蕉共和国等诸多世界知名品牌。一年生产超过1.1亿件衬衫成衣。

溢达的制衣车间在向外界展示着纺织服装——这个最传统的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厂区里,AGV自动驾驶运货机随处可见,大门、电梯全部智能感应,站在电动平衡车上的工人穿梭在每一台机器生产线上。

溢达集团全球有5.5万名员工,在佛山有2.2万人,最多时佛山有3万多名员工。这一定程度上与机器自动化的出现相关。

溢达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早就开始了。

集团2018年收入达到13.6亿美元。强大的实力,让它能更自主地进行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的尝试。这家公司现在连布匹疵点的检测都用带有照相机的机器人来做了。

纺织工人要被逼下岗?衬衫52道工序65%出自“缝纫机器人”

溢达针梭织面料厂、纺纱厂、扎花厂等前端工序都基本实现自动化,也早已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生产。

从棉花、纺纱、面料、衬衫到辅料,一件成衣大致要经历这五个部分才能完成,这五个部分基本上都可以使用机器人,但是其中的车缝制衣生产环节,传统意义上只能使用熟练工,因为制衣车缝的时候,布是软且透气的,机器人很难像抓起一个螺丝、一块金属板一样快速灵活地缝制。

因此,制衣自动化是溢达目前重点攻克的。

溢达研发和使用机器人的高峰发生在近五、六年。原因还是成本和效率。这对于一家主要做出口代工的成衣企业来说,至为关键。

负责人总结说,“这十八年发生很多变化。外部最大变化是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2018年约是2008年的2.25倍。生产端最大变化是定制化需求越发明显,订单逐年变小。

欧美是溢达的主要市场,原来订单都比较大,这两年订单开始变小了。美国订单在2013年以前占比约45%,2018年降低到了39%。

纺织工人要被逼下岗?衬衫52道工序65%出自“缝纫机器人”

溢达的机器设备主要都是国外买进,鲜少能见到国产品牌。而实际使用中的机器人生产线很多是国外机器设备供应商和溢达的设备研发人员、一线工人,甚至订单客户一起研发的。

在溢达,这种应用型的创新随处可见。比如排线机生产线,一排2000多根针,原来需要熟练工把各种配色的线一根根穿进针眼,非常花时间,现在机器穿,需要一个小时。

溢达梭织面料厂副总经理田柱安说,“这不仅是节省了多少人力,而是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因为机器不会看花眼。”

在佛山高明的溢达梭织面料厂整经车间里,一个又一个一人多高的自动化装纱机排成了数排生产线。整个整经车间加起来总共有1.5万个纱筒轴,原来需要工人一个个手工操作挂上去,一个熟练工人一天需要弯腰挂起约3000次,现在全部是机械臂操作,这是他们自己和一家机器人公司研发改造的。

现在一个机器人一次只能识别和抓起1个纱筒,他们很快进行改新的,一次可以搞定8到10个。 

田柱安说,“现在是机器能操作的,其实成本相对较低,而需要熟练工操作的,成本才是高的。”

来源:纺机网


推荐阅读:叶紫网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